眼尖的朋友們應該有發現,前面已經有一篇Day3的文章,這篇可不是寫錯日期哦!
在DMZ之旅結束回到首爾後,我們從下車的地方隨意走了一下,發現遠方有一座古城牆圍起來的「大廟」
感覺很像什麼小南門的感覺XDD
有鑒於時間還滿早的(?),所以決定走近前去看看!!
一直走到門口後發現原來是德壽宮!
也由於營業時間到晚上,再加上門票只要1000韓圜,所以我們就決定進去走走看看!
先來介紹一下德壽宮的外表(?)
以前德壽宮的正門,並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大漢門」,而是在石牆路的斜坡上~
不過後來因為考慮到是斜坡很不方便,再加上不是面對大馬路不夠氣派
後來才改到現在的大漢門的。
(好像大漢門過去也不是在這個角落,而是在首爾蓋了市政廳之後,才往旁邊移到比較邊邊的位置)
大漢門旁邊就是傳說秋天充滿金黃色的銀杏但是情侶一起走會分手的石牆路~
還好我們那時候只有在前頭拍拍照而已(誤)
因為是冬天所以基本上也沒什麼風景可以看了,樹都禿了...
稍微在門口拍完照後,就準備進去參觀囉!德壽宮也是我在韓國參觀的第一個宮殿~
後來覺得還好我參觀的第一個宮廟就是小巧玲瓏的德壽宮
不然如果一下子進入到像昌德宮或是景福宮那種大型地宮廟,反而會眼花撩亂吧~
以前德壽宮原先並不是正式的宮殿,只是某個王的哥哥的住所
(大家可以想像成八王爺府)
後來因為壬辰倭亂的關係 (朝鮮時代很有名的戰爭,好吧其實詳情我也不是太清楚...)
所有的宮殿都被焚毀,後來宣祖回來漢城後,就暫時入住這裡,並且在這裡辦公
之後光海君於此宮即位(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然後昌德宮在1618年重建,
所以王宮又搬了回去,德壽宮(當時叫做慶運宮)就一直作為別宮繼續使用
一直到189x年,朝鮮王朝再次遇到日本攻打的危機
當時的皇帝高宗選擇離俄美法德等外國公使館近的德壽宮(當時叫慶運宮)作為居所
咸寧殿為1897年所建,曾是高宗的住所,曾經失火燒毀過一次,但又在原地重建
自1919年高宗於此長眠後,就不再有人使用,直到今日
光明門原先是建在咸寧殿的大門口,也在同一年的火災燒毀並就地重建~
不過後來因為石造殿的落成,才被搬移到目前所在的這個角落
圖中可以看到這個門樓內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其實他們也是從其他地方被移過來這裡放著的...
中和殿就是德壽宮裡的正殿,也就是皇帝接見文武百官的地方
因為本來是別宮的關係,過去一直沒有像樣的正殿,一直到1901年起才開始建造了中和殿
記得曾經在某個韓國綜藝節目看過,關於這些位階石碑的故事
「好像是」說為什麼這個路是要做凹凸不平的石頭路,
目的是要讓大家看著地走路,所以也就會自然的對眼前的王低下頭成謙卑狀
(但是我不太記得了,如果有錯再指教囉!)
因為開到晚上的關係,大約5.6點後德壽宮內就開始點起了燈~
這種古代與現代交錯的感覺,超級特別的!
(想到在京都祗園的門框看出去,也是一樣的感覺XD)
其實德壽宮內還有一些其他的殿堂,也有一些和16xx年的光海君有關的悲傷故事(誤)
不過因為我們是傍晚自己去的,原先沒有做到關於德壽宮的功課
來得太晚也沒有跟到導遊解說,回來查資料的話中文的解說又很少
韓文又還沒有好到可以看懂通篇作文的程度orz
所以.......只好下次再去了(嗯??)
臨走前還看到“大小人在此下馬”的石碑~
只是一個小小的德壽宮就這麼好逛了
隔天要去的昌德宮和秘苑想必更吸引人吧!